
近年来,都匀市把发展设施养殖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实施“企业带动、集中交易、疫病防治”三大行动,千方百计助力畜禽业“扩能提质”,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实施“企业带动”行动,升级生产结构
都匀市引进“海大”“日泉”等国内一流养殖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其资金充足、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优势,坚持抓大不放小,积极推动大场带小场,创新帮带机制。依托龙头企业的饲养管理理念,在全市推广“公司+合作社”(单元式养殖小区)养殖模式,由公司负责提供“八统一”(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供疫苗、统一供药、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价回收、统一销售)服务,能极大降低养殖小户的饲养风险,扩大生猪产能。目前,全市已建成生猪养殖小区8个、在建11个、拟建4个;生猪存栏21.35万头,预计出栏20.38万头。
“集中屠宰、集中销售,来源可查、去处有据”临时定点活禽交易屠宰点的建立,极大的减少了动物疫病防控的负担。”都匀市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防控站站长罗秀丽指着刚屠宰好的鸡说道说。
实施“集中交易”行动,升级防控基础
都匀市设立临时定点活禽交易屠宰点,对市场内销售白条禽的经营户进行改造升级,配齐白条鸡销售储存冷柜设备,实行“集中交易、定点屠宰、冷链配送、白条上市”,并派出一批专业兽医驻场开展同步检疫,对检疫合格的禽类产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佩戴二维码脚环,杜绝含有染疫、病害、死亡的禽类产品上市流通。目前,临时定点活禽交易屠宰点日均屠宰活禽5000羽。
“我们会定期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培训,尤其在春防、秋防的时候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障全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都匀市农业农村局养殖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兴辉说。
实施“疫病防治”行动,升级管理水平
紧盯春防、秋防、冬防关键时期,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培训指导,逐村、逐户、逐头(只)做好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病的动物免疫工作,确保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90%以上,应免密度为100%。成立动物防疫工作督查组,不定期对规模养殖场(小区)、畜禽交易市场、老疫点(疫区)等重点区域的消毒和环境卫生清洁工作进行督导,确保有效杀灭环境中的重大动物疫病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