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福泉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凝聚起赶超跨越的磅礴伟力,书写了一份份新时代的奋斗答卷:全市5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5678元增加到2021年的14675元;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5.1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17.22亿元;2022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5.82亿元……这一组组激动人心的数据,是福泉广大干部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也是36万福泉人民的奋斗缩影。
福泉市全景
奋勇向前 乘风破浪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心骨”和“压舱石”,工业稳则发展稳,工业强则经济强。乘着新国发2号文件的东风,福泉抢抓机遇、锚定目标、乘势而上,在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重大项目加紧推进、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律动的工业发展节奏催人奋进。
近年来,福泉市工业发展蹄疾步稳、势头迅猛,特别是福泉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经济更强、百姓更富、生态更美的新福泉,围绕这一目标,福泉市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引擎,围绕建设福泉——瓮安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这一目标,以打造磷及磷化工为“旗舰”、新能源材料产业为“主力舰”、节能环保产业为“护卫舰”的三大联合“舰队”为抓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磷及磷化工产业为主导,节能环保、新能源材料等成龙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区三园”产业布局全面形成,工业发展亮点纷呈,呈现出经济运行“稳”、投资拉动“大”、发展质量“优”、工业势头“强”的良好发展局面,一串串数据是福泉跨越发展最好的见证。
黔南高新区双龙工业园区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
贵州川恒矿化股份有限公司
十三五以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初级磷化工产品占比由78%降至45%。高新技术企业从4家增至14家,产值占比提高至50%。瓮福、川恒等龙头企业增多,胜威等51个项目建成投产,规上企业达89家。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9.8%。
尤其在2021年,成功引进湖南裕能、深圳盛屯等5家优强企业落地福泉发展磷酸铁、磷酸铁锂等产业,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规模初显。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77.89亿元,同比增长23%以上。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7.86亿元以上,增速17.3%以上。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60%以上。新增工业企业入库10户,现共有规模工业企业总数89户。
2022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5.82亿元,同比增长8.3%。财源建设助推完成财政总收入12.98亿元,排全州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8亿元,同比增长9.65%,总量及增速均排全州第二。完成重点产业项目招引20个,签约总投资46.82亿元,到位资金33.71亿元。争资争项完成17.69亿元,同比增长52.43%。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38亿元、排全州第二,同比增长25.7%。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累计达9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52.75亿元,同比增长29.33%。新增上市企业1家(中毅达),“专精特新”企业5家。磷化新材料一期4万吨/年磷酸铁、裕能一期15万吨/年磷酸铁锂等4个项目建成投产。
黔南高新区双龙工业园区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公司建设现场
黔南高新区双龙工业园区一角
砥砺奋进正当时,乘风破浪再扬帆。新起点、新要求、新作为,“十四五”期间,做大做强福泉的经济总量,福泉市正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的重大机遇,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牵引带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共同发力,推动地区生产总值翻番,力争突破500亿元。
福泉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福泉的工业总产值要突破1000亿元,农业总产值要突破44亿元,旅游综合性收入要突破95亿元。福泉将坚定不移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牵引,推动“工业大突破”“城镇大提升”“农业大发展”“旅游大提质”。到2025年,带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齐头并进,全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必将实现翻番,绘就经济更强、百姓更富、生态更美的新福泉蓝图,让福泉人民快步奔向幸福源泉。
抢抓“风口” 实现跨越
福泉作为全省工业强县,是贵州乃至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磷煤资源富集,工业基础好,产业耦合度高,生产要素配套齐,科技创新能力强。2022年,福泉市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发展机遇和新能源电池材料发展的“风口”,围绕建设福泉——瓮安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这一目标,坚持把磷及磷化工为主的现代化工作为首位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三大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千亿级产业舰队,奋力推进工业大突破,力争在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走前列、做表率、作贡献。
黔南高新区双龙工业园区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一角
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及新型肥料级磷酸一铵发往全国各地
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贵州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标志着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期。作为全省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福泉市如何围绕新能源做文章,如何抢抓新能源“风口”机遇抓项目、怎样配优配强产业链,大力招引和培育新能源材料产业?一组组数据是最好的答案。
新能源材料项目发展迅速。2021年,在强化各类要素保障的前提下,乘着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的东风,福泉市新能源材料项目进展迅速。目前,在建、拟建新能源材料项目共11个,总投资达286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新能源材料产能285万吨,按现价计算产值可达1100亿元以上,预计2022年可形成磷酸铁25万吨,磷酸铁锂15万吨产能规模,新增产值7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从4家增至14家,瓮福、川恒等龙头企业增多,胜威等51个项目建成投产,规上企业达98家。
狠抓要素保障,厚植发展优势。近年来,福泉市共投入30余亿元,园区配套建设道路72公里,供水管道79公里,排水管道87公里,天然气管道60公里,蒸汽管道76公里,目前 黔南高新区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4个,其中在建项目8个,拟建项目6个,总投资约13.8亿元。
黔南高新区双龙工业园区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
黔南高新区精细化工孵化园一角
把警务室建在工地上。2022年,围绕“工业大突破”目标,福泉市在全市成立6个工地警务室,排查掌握各类涉稳信息105条,处置有关群体纠纷6起,侦破合同诈骗、盗窃企业财物等案件35起,挽回经济损失1000万余元,联合国土、住建等部门解决企业砂石用料、交通运输、项目审批等问题3件,共整改各类隐患25处,开展背景审查6330人,办理户籍、车驾管等业务5982件。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驱动是第一资源。目前,福泉已柔性引进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国内知名专家教授16名,博士、硕士以上重点人才20余名,培育省级“百人领军人才”1名,省级“千人创新创业人才”1名,建成工业等领域专家库11个,入库管理专家人才8000余名。
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舰队”,福泉市结合新能源材料产业链,精准布局、精准招商,全力发展培育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同时,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以健全的法治环境、开放的政策环境、诚信的人文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快推进千亿级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黔南高新区双龙工业园区贵州星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一角
福泉环保城发展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在开展实验
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中,福泉吹响了高质量建设强富美新福泉的嘹亮号角,明确了以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牵引,全力推动“四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借着新国发2号文件的东风,全市上下正围绕高质量建设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目标,用心谋项目、用力推项目,以真抓实干的精神、埋头苦干的拼劲、百折不挠的韧劲,推动千亿级产业舰队扬帆启航,带领全市人民在奔向幸福源泉的大道上一路跨越。
黔南高新区党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黔南高新区成立以来,立足资源禀赋,已经发展为“一区三园”的产业集群。2021年,福泉工业总产值增长达到230.69亿元。转型升级、“高”“新”引领,“区企合一”带动高质量发展,以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为引领的“千亿级园区”建设正在迈向新征程。
下一步,黔南高新区将紧盯“三区两基地两示范”建设目标,聚焦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任务,围绕要素保障、资源配置、安全环保,持续加快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区域经济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巩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果;完善国家级绿色园区建设体系,擦亮“智慧园区”新名片。
(来源:云黔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