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泉市仙桥乡大花水村的深山里,有一座苗寨,名叫“麒麟山”。麒麟山苗寨西临清水江,背依蛤蚌河,2017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祖母井顶上的砖瓦呈现出回字形
年长的苗族妇女带着孩子在百年古道上玩耍
以前的麒麟山苗寨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穷落后村寨,现在的苗寨干净、宁静、精致。麒麟山全寨68户28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8户,近年来,福泉市仙桥乡党委团结带领苗族群众围绕新农村建设,通过“五改”、“五化”、“五引导”、“五教育”,对村寨进行改造,村寨面貌焕然一新,村民过上了干净卫生的生活,一改往日的贫穷落后,实现了苗寨振兴,奏响脱贫攻坚新时代的最强音。
看到有客人来,苗族老人脸上挂满笑容。
苗族妇女依然保持着到祖母井取水的习惯
保持完好的苗族村寨民居
走进苗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乡土气息浓郁、和谐美丽、宜居的新农村景象,半山腰上苗家吊脚楼、甘甜可口的古井、百年历史的古道,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妇女在家门口做着蜡染、刺绣,构建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麒麟山苗寨素来有从事手工艺的传统,织布绣花是当地妇女的基本技能,她们有的在绘制蜡染图案,有的在自家木房上晾晒做好的苗族头帕,有的正在收卷晒干后用来制作苗族服饰裙摆的蜡染布……
兰正美老人利用农闲时间在家绘制蜡染图案
苗族老人凭借记忆,一笔一划地勾勒出美丽的蜡染图案。
在这里,岁月不计长短,人们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时间不计分秒。日月如梭、山水依旧,那些饱经风霜、灵秀的古民居历经洗礼,却风采依旧。小巷中青石板延绵,青砖灰瓦掩映在自然山水中,在这里的每一栋古楼、每一瓢井水、每一棵古树、每一套民族服装,好像都会说话一般,仿佛在讲述着以往的精彩故事……
苗族妇女收卷已经晒干的蜡染布,将用来制作苗族服饰的裙摆。
苗族妇女正在自家木房上晾晒做好的苗族头帕
传统技艺的“传承人”
(来源:云黔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