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黔南网讯 近日,在瓮安县永和镇萍水村通村公路拓宽施工现场,挖掘机正挥动铁臂,运输车来回穿梭,一片紧张、繁忙的景象。
“在有生之年,终于让我盼来了道路的扩建,感谢镇党委政府及村支两委又为我们老百姓做了一件实事……”过往群众纷纷拍手称赞,68岁的丁正高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感慨。
萍水村位于永和镇北部,距镇政府7公里,因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种植结构单一,产业发展滞后,被列为省级三类贫困村。2018年,为甩掉“贫困村”的帽子,村支两委借助精准扶贫政策东风,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修了3.5米宽的通村路。因路面狭窄给过往车辆会车造成不便,不时发生擦挂事故,引发乡邻矛盾;近年来,萍水村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已初具规模,但受限于通村公路路况,农产品采摘后需要转运两至三次,导致农产品的运输成本较周边村寨高出一大截,很多批发商不愿意前来收购,群众辛苦一年的收成“滞销”在家。
“要致富,先修路”。村党总支书记王建看在眼中,急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帮群众改变路况,打出一条“致富路”,通过“四议两公开”,终于迎来了通村公路扩宽项目。在修整扩路的同时,王建又带领村支两委挨家挨户宣传政策,统一全村群众思想,积极支持拓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