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黔南网讯 平塘县甲茶镇六寨村因地制宜,与贵州省农科院合作示范种植马桑菌,成效逐步显现。当下正不断加强种植技能培训,提升群众种植技能,助力乡村振兴。
群众在整理菌棒
“它本来是白色,后来又变成这种褐色,这就是一个转色的过程……”在甲茶镇六寨村,一场马桑菌种植技术培训会正在展开,技术老师认真讲解,参加培训的群众聚精会神学习,为发展马桑菌产业做好技术储备。
甲茶镇六寨村群众陆义权说:“通过培训,我对马桑菌的发展前途很有信心,现在有专家在这里指导,我也想种一点。”
此次技能培训是贵州省农科院开展科技惠农,加强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科目之一,通过传授马桑菌专业种植技术,提高群众的种植技术水平,为推动马桑菌产业在六寨村发展壮大奠定技术基础。
技术专家现场传授种植技术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鹏告诉记者:“马桑香菇是我们自己选育的一个新的品种,它的口感和营养成分都很好。”
据了解,马桑菌是生长在马桑树上的野生香菇,由于营养价值高、口感好,近年来受到食用菌种植专家和市场追捧,通过多年培育实现人工化种植。2020年,贵州省农科院经多番考察,认为甲茶镇六寨村气候温和、雨水丰沛,非常适宜马桑菌的生长,决定在六寨村建立马桑菌种植示范基地,开展马桑菌种植科研研究,所实现的经济收入归六寨村集体所有。今年年初,在贵州省农科院的指导下,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有限公司与六寨村合作社合作,示范种植马桑菌5000棒,预计5月初实现采摘,年出菇量预计达5000斤,产值达12万余元,能带动30名群众就近就业。
“马桑香菇在平塘县进行引种示范,等做好了之后如果效果很好的话我们进行全面铺开,为平塘县乡村振兴做出努力与服务。”李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