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黔南网讯 一大早,平塘县天文小镇天意宾馆的“掌柜”曾廷帮就忙着整理昨日天文科普研学旅行访客的留宿房间,为今天即将到访的客人做好准备。
“这两天生意还不错,我家宾馆有10个房间,昨天就有访客入住了8间,一会还有访客要来,我要早点将房间打扫出来,让他们有个舒服的住宿环境。”曾廷帮向记者介绍说。
打扫房间,迎接访客。
曾廷帮经营宾馆2年多了,依托天文科普研学热,每年经营宾馆的收入就有六七万元钱,家里也买了一辆小车,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舒坦。
然而,在这之前,居住在“中国天眼”核心区播进组的曾廷帮一家,一直过着种地只够吃,挣钱靠打工的日子。
“那时候种地一年到头只够吃的,外出打工离家又远,照顾不了孩子和老人,缺少对孩子老人的陪伴,心里确实有些遗憾。”曾廷帮愧疚地说。
随着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的落成启用,曾廷帮家的生活来了一个大“翻身”。
“为了保护‘中国天眼’的安全运行,设立了5公里宁静区,我的家就在宁静区内,当时政府工作人员就来动员我们搬出世代居住的房屋,为了国家的大工程,我们也很愿意搬出来。”曾廷帮说。
为访客办理登记入住。
通过政府工作人员的讲解,曾廷帮了解到“中国天眼”的重要,也同意搬出来。
“搬出来后的生活要怎么继续,说实话当初心里没有底。” 曾廷帮说。
之后,依托“中国天眼”,平塘县着力打造天文小镇,丰富的研学业态掀起天文研学热潮,世界各地的访客慕名前来。曾廷帮利用移民安置的房屋开起了小宾馆,从原来的“打工人”摇身一变成为“掌柜”,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中国天眼’让我们搬出了世代居住的房子,也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在天文科普研学旅行的热潮下,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如今,依托天文研学带来的人流量,像曾廷帮一样在家门口开起特色餐馆和民宿的群众不少,他们吃上了“研学饭”,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