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贵州网讯 7月7日,国新办在北京举行了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部分与会记者讲述了他们眼中的贵州生态。
“贵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生态经济。”光明日报记者杨舒说,近几年她比较关注贵州在生态和大数据方面的发展。作为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值得去。
“梵净山和小七孔,是我的两个目标打卡地。”杨舒说。
作为深耕于生态行业的记者,杨舒眼中的贵州生态环境非常好。“贵州的山水非常有特色,在助推全域旅游方面,特别是有很多景点、地方在国内外都有相当的知名度。”
光明日报记者 杨舒
杨舒告诉记者,7月12日将在贵阳召开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作为受邀参会记者,她十分激动。“以前一直没机会,这次一定要去贵州看看,领略它的美景!”
“2018年,我参加采访活动时去过一次贵州。”北京青年报记者董鑫说,她对贵州的第一印象是水清、山绿、空气清新。
黄果树瀑布、西江千户苗寨、遵义会议会址等已成为董鑫和她身边朋友耳熟能详的地方。“希望这次能到贵州实地去看一下这些向往许久的地方。”
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董鑫说,贵州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无论是在资源禀赋上,还是在保护江、河、湖、林等生态资源政策法规制定的先行先试上,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中国矿业报记者吴启华表示,他对贵州的了解,首先基于行业领域。“有些专有名词,一般人听起来,可能会觉得陌生。比如,玻璃国土。”他说,贵州的玻璃国土工程做得很好,在全国都有名气。
“玻璃国土”是一项基础性的地质信息系统工程,可被看作一种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三维可视化虚拟地壳。
据他所说,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和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于2019年立项,启动全省地质三维空间战略调查评价工作,目前已建成全国首个省域“玻璃国土”
吴启华说,贵州生态特色资源多,又有大数据的加持,相信今后不仅在矿业上,在旅游、农业等方面也都有很好的转型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