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大山里的夫妻“气象兵”

今年51岁的共产党员李云玉是福泉市牛场镇人工增雨防雹炮站的炮班长,1995年进入炮站工作至今已有27年。妻子高贵萍在2018年年初通过福泉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专业培训后也成为了炮站的一名炮手,平时炮站的值守都是由夫妻俩完成,遇到需要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时,则会叫上副炮手刘文平和丁登广共同协助完成。

李云玉(右二)讲解防雹炮弹工作原理

平时的工作中,李云玉既要负责炮站的指挥作业,又要负责天气的监测和作业时间的申请。妻子高贵萍负责高炮的转向,副炮手刘文平和丁登广负责高低射角瞄准和弹药手工作,以保证火炮的连续发射。

防雹站工作人员进行防雹演练

“人工防雹指挥作业有一套严格的操作流程,在确定进行增雨防雹作业后,逐级向上申请空管时间,经机场空管中心批准后才能放炮。”谈起每次实施作业,李云玉都一丝不苟,报空管中心审批这一环节是为了保障过路民航和空军的飞行安全。

气象局技术员为炮站高炮班工作人员讲解防雹炮弹的工作原理

每次作业后,李云玉和高炮班的队员们都要及时对高射炮管膛进行拆卸清洗,维护保养,保证高炮的清洁。平时的工作中,李云玉也经常组织队员开展高炮作业应急演练,通过常态化的艰苦训练,不断增强队员对高炮的熟悉和对极端气象情况的把握,如今班里的队员基本上都能做到看云识天,通过辨闪电、听雷声,辨别有无冰雹灾害发生。

每次作业后,李云玉(左)和高贵萍都要对装备进行拆卸、擦拭。

“冰雹云从孕育到成长的过程极快,常常只需30到40分钟,这需要我们各个炮站的值班人员能够快速反应。”福泉市气象局负责人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人员通过天气雷达和卫星云图来监测冰雹云形成,结合炮站作业点天气实况,在冰雹形成的路径前端指挥开展作业,通过多个作业点联合作业以求将冰雹消灭在萌芽状态,阻止冰雹云继续发展,防止和减少灾害。

防雹站工作人员进行夜间防雹演练

福泉市气象局牛场镇人工增雨防雹站于1995年设立,是福泉市6个炮站中最早开展人工防雹的作业点。27年来,李云玉和妻子高贵萍以站为家,加强灾害天气监测,把预警信息分析准确、及时传递给当地群众,为农户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福泉市牛场镇增雨防雹炮站工作人员在进行演练(2018年4月7日摄)。 易盛武 摄

从事气象工作,每当遇上冰雹、暴雨天气,大家都是往家中跑,而李云玉和队员却是往外跑。风里来、雨里去,气象观测员日复一日地观测记录着一个个气象数据。“守护好炮台,守护好这一方农业生产安全,是我们夫妻俩共同坚守的责任,我们也会将这份责任继续坚守下去。”李云玉说。

福泉市牛场镇水源村坝区

李云玉在防雹站生活区种植蔬菜自给自足

春末夏初正值冰雹高发季节,像李云玉一样,全州53个人工炮站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和人工增雨防雹中,坚持24小时值班,时刻做好气象监测预警和极端天气处置工作,全力保障各行各业的气象安全。

(来源:云黔南网)

责任编辑:张琴

投稿邮箱:qnrb999@163.com 广告业务咨询电话:0854-8199051 地址:贵州省都匀市剑江南路9号黔南日报社 隐私保护指引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54-8199051 举报邮箱:75835975@qq.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2120170011号 贵公网安备52270102000185号 黔ICP备16001085号

主管单位:中共黔南州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黔南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