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打造“农旅融合”新样板

云黔南网讯    近年来,长顺县通过农旅融合,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观光、特色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打造地方特色农耕文化名片,彰显乡村魅力。

务工群众在苹果园里忙碌

近日,记者在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长顺县馨兴园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苹果园里看到,果树枝叶繁茂,一颗颗小苹果挂在枝头,有的已经泛红,有的仍通体翠绿,务工群众小心翼翼地给它们穿上“健康”外套,一旁,几位务工群众正忙着搬运棚架、测量距离、钻洞、埋架......一派忙碌景象。

目前,基地所有果树已全部挂果,套袋率为50%,今年还增设了大棚防冰雹保产量,确保苹果高质高产实现高销。

苹果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当地村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还鼓足了村民的“钱袋子”。如今,已带动周边200余人就业增收。

当地村民张帮明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把8亩土地转包给长顺县绿大地农业有限公司,一年能有4800元的土地流转费,同时还能到基地务工,一天有200元左右的收入,让他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

务工群众在架设大棚防冰雹保苹果产量

“我家就是附近的,来这里给苹果套袋,手脚快一点的话一天可以有300块钱左右,这里上班也比较自由,想要挣多一点工作时间就长一点,想挣少一点就下班早一点。”基地务工群众陈家群和陈华珍都是附近村民,自家也种了田地,农闲时节没有收入,现在有了苹果园,让他们农闲时节也能够赚钱。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石板村共发展苹果1800余亩,是长顺种植苹果面积最大的村。该村通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发展苹果产业,有一半的家庭仅苹果一项收入就超过1万元,村里75%的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果园务工和苹果销售等,添了轿车、盖了楼房、买了商品房。

务工群众正在给苹果套袋

此外,石板村一直依托苹果基地与凤凰坝景区相接的优势,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形成完整的田园乡村休闲娱乐度假区,在拓宽苹果销售渠道的同时丰富了景区业态,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

“广顺镇海拔一千两百多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常年降水量充沛,是苹果生长的优质区域。成熟的时候,每天能吸引几百名游客前来采摘观光。”长顺县绿大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丁福洲说。

“下一步我们将对凤凰坝景区和银杏王景区进行提质改造,打造精品水果带,通过农旅结合的方式助推石板村经济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广顺镇石板村村支书陈培敏介绍说。

近年来,长顺县注重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按照“北粮果蔬、南林畜禽”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生态农业,以“种、料、病、管、市”五个环节为抓手,深化“核子裂变”“纳傍经验”“村社合一”等打法,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升级生猪养殖、优质蔬菜、生态家禽、精品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六大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杨嫒嫒

投稿邮箱:qnrb999@163.com 广告业务咨询电话:0854-8199051 地址:贵州省都匀市剑江南路9号黔南日报社 隐私保护指引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54-8199051 举报邮箱:75835975@qq.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2120170011号 贵公网安备52270102000185号 黔ICP备16001085号

主管单位:中共黔南州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黔南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