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贻琴开展贵州“生态日”巡河巡林活动
黔南州总河长、总林长会议召开
钟阳到瓮安县开展6·18贵州生态日“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工作
“零废铺子”开业 低碳生活“生金”
贵州高速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覆盖率超50%
当古人碰见生态贵州,此生诗酒趁年华
以生态“高颜值”淬炼发展“高品质”
贵州省首个“小桔灯”环保主题书屋揭牌
贵州生态司法保护升级“1934”环境资源审判格局
贵州凝聚青年力量建设生态文明速写
以水为墨绘水美贵州新画卷
多彩贵州,绿色为底。
自2017年贵州全面启动河(湖)长制工作以来,坚持高位推动,将河(湖)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上下一心,打破部门、区域壁垒,集聚各种资源,从自身实际出发,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对河(湖)长制度进行延伸拓展,深入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再到“有效”,全省河湖水质实现明显持续好转。
2021年,全省119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3%,23个出境断面全部达到III类及以上水质类别,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黔贵大地:水清景美入画来
自中央部署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贵州在全国率先实现河湖长制工作方案到位、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到位、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到位。构建了省、市、乡、县、村五级河长体系,首创“双总河长”,独创“四大班子人人当河长”,全省4697条河流(湖)、2407座小(2)型及以上水库、17150座山塘落实五级河湖长22755名。连续4次发布“贵州总河湖长令”,开展河湖“清四乱”、河湖突出问题整治等各类专项行动。
青山隐隐,碧水迢迢。如今,步入黔山秀水间,举目皆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谐的生态画卷。
实行林长制 自然遗产护起来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既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又关乎着地球生态安全。贵州是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省份,近年来,我省以全面实现林长制为抓手,加大对梵净山、赤水丹霞、荔波喀斯特、施秉喀斯特4个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力度,取得明显成效。今年4月,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批复同意贵州省开展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标志着我省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省林业局结合林长制工作,积极组织省内各世界自然遗产地开展了以“协同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展示世界自然遗产的特色与价值,增强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凝聚绿色发展共识。
实行林长制 物种多起来
贵州生态系统多样。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2.12%,森林发育的生境条件复杂多样,森林类型的地理分布错综复杂;全省有天然草地2402万亩,类型主要为热性灌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山地草甸类、低地草甸类4个草地类,有白茅加黄背草等32个草地型;全省现有湿地352.35万亩,主要包括河流、沼泽、人工和湖泊湿地4大类15型,其中,永久性河流占比达65.87%,成为长江、珠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复杂的山水林田湖草成就了贵州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投稿邮箱:qnrb999@163.com 广告业务咨询电话:0854-8199051 地址:贵州省都匀市剑江南路9号黔南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2120170011] 贵公网安备52270102000185号 黔ICP备16001085号
黔南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使用
Copyright © 2006-2018 by yunqiann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维护:黔南日报全媒体中心